一、長期久坐會給關節健康帶來諸多危害,其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久坐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研究表明,久坐兩小時,小腿血液黏稠度會增加約 17%,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約 50%。其次,關節營養供應不足也是關鍵因素。關節軟骨自身沒有血管系統,久坐不動使得關節軟骨缺乏這種必要的擠壓、松弛過程,自然無法有效吸收營養物質,關節軟骨持續營養不良,變得疏松脆弱,增加了關節損傷的風險。再者,久坐會造成肌肉萎縮,嚴重影響關節的穩定性。久坐的人由于缺乏鍛煉,腰背肌、髖部及下肢肌力較弱。
二、久坐引發的常見關節問題
(一)關節炎
關節炎是久坐容易引發的常見關節疾病之一。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行走功能障礙。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疼痛,隨著病情加重,關節的活動范圍會逐漸受限,嚴重時甚至無法站立和行走。關節炎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會顯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二)頸椎病
頸椎病也是久坐所致的常見問題。癥狀包括肩頸部、手臂、手部的疼痛,頸部活動時疼痛加劇。還可能出現肢體麻木、無力、頭痛、頭暈、頸肩部僵硬、活動受限、心慌、胸悶、視物模糊等。頸椎病會影響生活和工作,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脊髓損傷、心理問題等危害。
(三)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在久坐人群中較為多發。常見癥狀有腰痛,有時伴有臀部及骶尾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馬尾神經受累時會出現大小便控制障礙等。其危害包括壓迫神經產生神經癥狀,如腰痛、下肢放射痛等;合并椎管狹窄時可能出現馬尾綜合征;還會造成腰椎不穩,引發一系列腰椎相關癥狀。
三、日常關節保健小貼士
(一)保持適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每增加 1 公斤,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約 3 公斤。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對于關節健康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度的運動,如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以及適量的力量訓練,有助于消耗多余熱量,減輕關節負擔。
(二)合理飲食
飲食方面,多攝入富含維生素 D、C 和鈣的食物,如魚類、奶制品、新鮮蔬果等。維生素 D 有助于鈣的吸收,增強骨骼強度;維生素 C 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護關節軟骨的健康。同時,減少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避免肥胖。
(三)避免受傷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關節受傷。運動時做好熱身和防護措施,如佩戴護膝、護腕等。上下樓梯時要注意腳步穩健,避免摔倒。搬運重物時,應避免彎腰直接提起,而是先蹲下,讓腿部肌肉發力。
(四)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關節檢查是預防關節疾病的重要措施。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包括關節的 X 光、磁共振等檢查。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有家族關節病史的人群,更應提高體檢頻率,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