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有不少研究,系統性回顧研究是分析了少量的小樣本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了特定的某種營養素對男性不育癥的影響。但是由于樣本數目的限制,之前的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異質性及質量低下的問題。
有國外專家發表論文(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Vol.23, No.4 pp. 371–389, 2017),通過檢索1944篇文獻,對其中的 35 篇文獻進行了定性分析,通過“系統回顧及薈萃分析研究”,探討膳食模式、食物和營養素對男性生育力的影響程度。這對觀察性研究的系統評價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研究結論如下:
①富含 Ω-3 脂肪酸、抗氧化劑(維生素 E、維生素 C、β-胡蘿卜素、硒、鋅、番茄紅素)、其他維生素(維生素D和葉酸)、低飽和脂肪酸的健康飲食與精液質量參數呈正相關。
②魚、貝類、海鮮、家禽、谷物、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和脫脂奶與精子質量參數呈正相關。
③加工肉、大豆食品、土豆、全脂乳制品、奶酪、咖啡、酒精、甜飲料和糖果等飲食會降低精子質量。
④酒精、咖啡因、紅肉以及加工肉類的量會降低其性伴侶的受精率及妊娠率。
水果、蔬菜和谷物:
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A、β-胡蘿卜素和多酚,也有一些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礦物質(鋅和硒),葉酸和纖維等。
高濃度的活性氧(ROS)會對精子DNA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精子的活力、活力和濃度,同時可能誘發流產和導致后代發育異常。而新鮮蔬果中豐富的抗氧化劑可以減少活性氧對精子發育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精子質量,提高生育力。
馬鈴薯:
馬鈴薯主要是含有高糖指數的淀粉和升糖負荷特性。事實上,馬鈴薯飲食的頻率與糖尿病的風險也呈正相關,而血糖過高不利于精子質量的提高。因為葡萄糖代謝對精子形成很重要,血糖過高會影響精子的運動能力以及成熟精子的受精過程。
魚類、貝類和海鮮:
魚、海產品和貝類對精子有好處,可能是因為有高含量的omega -3 PUFA的原因。而以往研究表明,omega -3PUFA補充劑對患者的精液質量參數有利。因此,增加魚類攝入量或魚油,可能導致精液質量改善。
肉和加工肉:
肉類和加工肉類蛋白質豐富,但也含有異種物質,主要是異種雌激素(XE),在某些情況下肉類也會被合成代謝類固醇。這些化合物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增加加工食品中XEs和性類固醇的總量,這些激素被視為跟精液質量的下降有關。
咖啡,茶和酒精:
如果咖啡因攝入量較高,那么睪丸激素水平較高。在男性中,升高的睪酮水平可能會破壞內分泌系統,從而不利于精子的產生。
過量酒精攝入和一些精液質量參數關聯關系的病例也被觀察到一些,但不是全部的橫斷面和病例對照研究。關于生育能力,前瞻性研究表明,官方結果顯示:酒精已經被實驗證明是有害的它干擾了調節下丘腦—垂體—睪丸軸,影響LH和FSH分泌,降低睪丸激素水平,并破壞內分泌動態平衡。而且,游離雌二醇與游離睪酮已經被酒精攝入改變。
甜食和糖甜飲料:
許多研究表明,糖飲料是與肥胖的增加和發病有關,過度肥胖會影響精子質量。高葡萄糖和胰島素可以破壞下丘腦 - 垂體 - 睪丸軸,抑制精子發育。
所以,膳食結構、營養攝入以及與男性生育力有著顯著的相關性,男性堅持健康的飲食可以提高精液質量和生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