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正常成年人的收縮壓為1 2 . 0 ~18.7 kPa(90~140mmHg), 舒張壓6.7 ~12.0kPa(50.4~90.2mmHg)。WHO規定凡成年人收縮壓達21.3kPa(157mmHg)或舒張壓達12.7kPa(95.5mmHg)以上的即可確診為高血壓。作為現代文明病之一的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高血壓存在著“三高”和“三低”的發病特點。“三高”指:發病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估測,全世界有7億人患有高血壓,我國的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1.3億。目前,我國對15歲以上人群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高血壓患病率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12%以上,超過1億人,且目前仍以每年350萬人的速度遞增;致殘率高,就腦中風而言,其中75%喪失勞動能力,40%重度致殘,生活不能自理,腎功能衰竭者也以8%的速度遞增;死亡率高,全世界每年有300萬人死于高血壓,“三低”是指:知曉率低,通常被人們稱之為無預兆的疾病,只有大約35%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服藥率低,主要是人們對高血壓的危害未引起高度的重視,感覺不舒服就吃藥,癥狀消失就停藥,從而貽誤終身;控制率低,調查顯示,城市中僅有4.1%、農村僅有1.2%的高血壓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高血壓的發病機理
人的心臟就象一臺泵,不停地血液輸入到動脈血管系統,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就稱為血壓,血壓有動脈血壓和靜脈血壓之分,我們經常說的是指動脈血壓。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高于正常值。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也稱癥發性高血壓)兩種。繼發性高血壓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腎臟病、內分泌功能障礙、腎動脈狹窄、顱腦疾病等引起的,通常僅占高血壓患者的10%左右,一般消除引起高血壓的病因,高血壓的癥狀即可消失。原發性高血壓又稱初發性或自發性高血壓,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以下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遺傳因素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疾病,其基因的表達很大程度上受環境的影響,其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遺傳因素中,種族差別十分明顯。美國黑人高血壓患者是白人的2倍,高血壓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
2心排血量的改變
動脈血壓水平主要依靠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的調節,凡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心排血量增加和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血壓升高,反之,可使血壓降低。此外,主動脈順應性、血容量的改變等對血壓也有調節作用。
3腎臟功能
腎臟是調節水、電解質、血容量和排泄體內代謝物質的主要器官,腎功能異常會導致水、鈉潴留和血容量增高,從而引起高血壓。此外,腎臟還能分泌加壓和降壓的物質,因此腎臟在維持血壓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降低
在病理情況下,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調節失衡可成為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原因通過對細胞膜兩側的鈉離子和鉀離子的濃度梯度的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存在著內向的鈉鉀協同運轉功能的低下和鈉泵受抑制,使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加,后者不僅促進動脈管壁對血中某些收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同時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使血管中的鈣離子增多,加強了血管平滑肌興奮-收縮偶聯,使血管收縮和(或)痙攣,導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和血壓升高。
5張力增高管壁增厚
目前認為,循環的自身調節失衡,導致小動脈和小靜脈張力增高,是高血壓發生的重要原因。高血壓患者總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不僅與血管張力有關,其物質基礎與血管組織結構改變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血管壁增厚,管壁中層平滑肌細胞肥大、增生和阻力血管變得稀疏和減少。
6交感神經活性增加
交感神經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系統,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釋放的兒茶酚胺主要作用于心臟,可導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和心排血量的增加。作為交感神經的主要遞質之一的去甲腎上腺素具有強烈收縮血管和升壓作用,表明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認為交感神經的活性增加主要參與原發性高血壓早期的始動機制,而對高血壓狀態的長期維持作用不大。
7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本系統由一系列激素及相應酶組成,它在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血容量、血管張力、血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三者處于動態平衡中,相互反饋和抑制,當血管緊張素增多時可引起腎血管的收縮,增加近端腎小管中鈉離子的重吸收,從而抑制腎素分泌。腎素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而醛固酮過多反過來又會使腎素活。
高血壓的發病特點
(一)易發人群
1主要原因。精神長期高度緊張,易造成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影響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促使心臟收縮加速,血輸出量增多,導致血壓升高。
2食鹽多的胖人易患高血壓。肥胖和高鹽攝入的人群易患高血壓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因此胖人應合理安排飲食,少食鹽,控制體重。
3有吸煙嗜酒等不良習慣的易患高血壓。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吸煙嗜酒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但對高血壓患者的調查中發現有吸煙嗜酒等不良習慣的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已有高血壓傾向的人必須戒煙戒酒。
4糖尿病人易患高血壓。
(二)現代高血壓的發病趨勢增高,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造成青少年發病趨勢增高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遺傳因素。研究表明只要祖父、祖母一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病史,該兒童的血壓就會偏高,其中以腦中風影響最強。而父母一代又強于祖父母代,一般家族史陽性兒童高血壓患病率是陰性組的3倍左右。
2肥胖和超重。這是環境中最重要和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不同種族、年齡、性別均是如此。肥胖不僅使血壓升高,而且還會使動脈粥狀硬化提前發生,還會造成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本身可使高血壓的患病率提高2~3倍,但如與家族史陽性同時存在,則患病率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相乘的關系。
3不良的膳食習慣。凡飲食習慣偏咸、偏高脂肪、低鈣、鉀、鎂、纖維素者血壓都高,因此合理的膳食對青少年預防高血壓具有重要的作用。
4吸煙等不良習慣。吸煙與高血壓的發生關系雖然不是非常明確,但是吸煙者的總血清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強,凝血時間縮短,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濃度升高,這些都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吸煙可引起青年冠心病、早發肺癌已成定論。
三、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是當今最大的流行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具有發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點。高血壓的真正危害性在于對心、腦、腎的損害,造成這些重要臟器的嚴重病變。
1腦中風
腦中風是高血壓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中風最為嚴重的就是腦出血,而高血壓是引起腦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人們稱之為高血壓性腦出血。高血壓會使血管的張力增高,也就是將血管“繃緊”,時間長了,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同時血液中的脂溶性物質就會滲透到血管壁的內膜中,這些都會使腦動脈失去彈性,造成腦動脈硬化。而腦動脈外膜和中層本身就比其他部位的動脈外膜和中層要薄。在腦動脈發生病變的基礎上,當病人的血壓突然升高,就會發生腦出血的可能。如果病人的血壓突然降低,則會發生腦血栓。
2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較血壓正常者高四倍。
3腎臟的損害
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部位是腎血管,會導致腎血管變窄或破裂,最終引起腎功能的衰竭。
4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是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的一個必然結果,高血壓會使心臟泵血的負擔加重,心臟變大,泵的效率降低,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從而危及生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