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膳食營養素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它的發生與發展受多種因素如遺傳、種族、性別、飲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流行病學與臨床營養學研究發現,飲食結構對高血壓的發生與發展有重要聯系,因此研究不同營養素與高血壓的關系,對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高血壓的輔助治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鈉鹽與高血壓
1鈉的生理作用及高血壓的關系
關于鈉與高血壓的關系,現在已經十分明確。大量研究表明,鈉攝入量過多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鈉的過量攝入,導致體內鈉潴留,而鈉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會使細胞外的滲透壓增高,水分向外移動,細胞外液包括血液總量增多。血容量的增多會造成心輸血量增大,血壓增高。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腦中風的發生率呈正相關。此外過量的鈉會使血小板功能亢進,產生凝聚現象,進而出現血栓堵塞血管。
2高鈉對健康的危害
雖然單純的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并不高,但高血壓后期總是演變成中風而死亡。食鹽與胃癌的發病率也有密切的關系。大量的食鹽攝入會對胃粘膜產生嚴重的腐蝕。膳食中食鹽含量很高的人,很容易發生萎縮性胃炎,而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變,食鹽的攝取量與胃癌死亡率呈正相關。
降低食鹽的攝取量不僅能預防高血壓,減少因高血壓所致中風的死亡率,還能降低鈉鹽所致的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的死亡率。但又不能因為高鈉的危害而限制必要的鈉的供給,因為低鈉同樣會給身體造成損害。鈉的缺乏在早期的癥狀不明顯,當人體失去的鈉達到0.75~
1.2g/kg體重時,可出現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心率加快、脈搏微弱、血壓下降、肌肉痙攣、疼痛反應消失,以至于出現淡漠、木僵、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鉀、鈣、鎂與高血壓
1鉀與高血壓
鉀濃度稍高會使血管緊張素的受體減少,使血管不易收縮,從而使血壓降低。同時,鉀與鈉有密切的關系。盡管鈉的攝入量是決定血壓的最重要因素,但膳食中的鈉/鉀比例變化在一定情況下也可影響血壓。在限制鈉鹽的時候,如果發生血中鉀濃度過低,要及時補充鉀鹽。限制鈉鹽補充鉀鹽比單獨限制降低血壓的效果要好,很多低鈉鹽中含有鉀鹽的成分。
2鈣與高血壓
鈣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種能幫助促進牙齒和骨骼健壯的礦物質。現代醫學發現鈣水平的高低與高血壓有一定的關系,臨床治療發現原發性高血壓并伴有骨質疏松患者,在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后血壓穩定。不少人減少了降壓藥的劑量,早期輕度高血壓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降壓藥。
鈣有廣泛的生理功能,從流行病學和某些試驗研究發現高血壓可由缺鈣引起。但是,鈣究竟是升壓或降壓因子仍有爭論。
3鎂與高血壓
鎂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對我國不同居住區的飲水進行鎂含量的測定發現,水中鎂的含量與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呈負相關。有報道稱,加鎂能降壓,而缺鎂時降壓藥的效果降低。腦血管對低鎂的痙攣反應最敏感,中風可能與血清、腦、腦脊液低鎂有關。鎂保證鉀進入細胞內并阻止鈣、鈉的進入。由此可見,鈉、鉀、鈣和鎂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是相互聯系的。
(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膳食纖維與高血壓
1蛋白質與高血壓
適量攝入蛋白質。以往強調低蛋白飲食,但目前認為,除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攝入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例如:60kg體重的人,每日應吃60g蛋白質。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雖無降壓作用,但能防止腦中風的發生,可能與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組成有關。每周還應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此外,平時還應該常食用含酪氨酸豐富的物質,如脫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
2脂肪與高血壓
膳食中脂肪,特別是動物性高飽和脂肪攝入過多,會導致機體能量過剩,使身體發胖、血脂增高、血液的粘滯系數增大、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大,從而造成血壓的升高。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預防中風。動物試驗表明高血壓患者血清亞油酸水平,在進食植物性食物多的人群中明顯高于進食大量動物性食物的人群,說明動物性食物的升壓機制可能與亞油酸相對缺乏有關。
3維生素與高血壓
維生素C可以改善血管的彈性,抵抗外周阻力,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并可延緩因高血壓造成的血管硬化的發生,預防血管破裂出血的發生。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穩定細胞膜的結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預防高血壓的并發癥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B族維生素對于改善脂質代謝、保護血管結構和功能有益。
4膳食纖維與高血壓
膳食纖維是來自于植物的一類復雜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其中主要是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因為腸內的膳食纖維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研究發現,血清膽固醇每下降1%,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率達2%。動物試驗表明,谷物的秸稈如麥稈能降低家兔的動脈粥樣硬化,果膠能防止雞的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冠心病密切相關。
此外,一些微量元素與血壓的高低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某些酶的組成和神經傳遞過程都離不開微量元素的參與,對血壓的調節也不例外。例如,硒能降低血壓;鎘能使血壓升高,增加主動脈壁的脂質沉淀;銅缺乏可引起血管內壁的損傷,造成血中總膽固醇的升高。
五、良好生活習慣對高血壓的預防作用
1戒煙,適量飲酒
研究表明,吸煙者的血清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強,凝血時間縮短,這些都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煙堿可興奮交感神經等,使之釋放兒茶酚胺,使心血管的功能和代謝發生變化,表現為吸煙后血漿中的腎上腺素等明顯升高;周圍血管及冠狀動脈痙攣;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因此,戒煙是預防高血壓的必要措施。
盡管有研究表明少量飲酒會減少冠心病的發病危險,但是飲酒卻與血壓水平以及高血壓的患病率呈直線關系。因此提倡高血壓患者應戒酒,正常人群也應限量飲酒,避免長期過量飲酒。
2多參加體育運動
適當的體育運動,可放松精神,減輕大腦的緊張,調節情緒,可使鉀由肌細胞釋放出來。散步可使血漿中的鉀上升0.3~0.4mmol/L,中等運動導致鉀濃度上升0.7~1.2mmol/L,極度運動導致鉀濃度上升2.0mmol/L。運動使局部鉀的濃度升高,其特殊的生理意義在于,它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提供能量的作用。同時,運動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控制體重,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穩定血壓,降低血糖。要依據個人情況決定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以達到無病防病,有病延緩惡化,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項目可選擇:爬樓梯、步行、慢跑、原地跑、騎自行車、氣功、太極拳、跳舞等。達到稍出汗、呼吸次數增多,脈搏次數小于110次/min為宜。若出現運動后疲勞不易恢復、呼吸困難、步態不穩,為運動過量,應減少運動量。運動后切忌熱水浴,應休息15min后再行溫水浴,運動衣著要合適、保暖。感冒、發熱時應暫停鍛煉,避免競爭性運動。
3避免過度緊張,保持心情舒暢
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這使得人們生活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下。焦慮或精神緊張是人類共有的情緒反應,無論男女老幼,面對困難、壓力,或不明朗的情況時,都可能覺得焦慮、緊張、或不安,這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因為這種反應可以提高警覺性、危機感,從而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應付挑戰。但緊張過度或者長時間的緊張、焦慮,易造成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影響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促使心臟收縮加速,導致血壓升高。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平衡的心態,給人以健康的形象,同時也有益身心健康。
具有輔助降血壓功能的物質
高血壓作為一種治愈率較低、致殘率較高的常見多發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緊張與恐懼。但是,如果我們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高血壓病還是可以預防的。
一、大豆低聚肽
(一)主要成分 主要由2~10個氨基酸組成的短鏈多肽和少量游離氨基酸組成。 (二)性狀 白色至微黃色粉末,無豆腥味,無蛋白變性,遇酸不沉淀,遇熱不凝固,易溶于水。 (三)生理功能 降低血壓。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活性,可防止血管末梢收縮,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四)制法 由大豆粕或大豆分離蛋白經蛋白酶酶解后經膜分離,以除去大分子肽和未水解的蛋白質后精制干燥而成。一般得率為30%(豆粕原料)~40%(分離蛋白為原料)。
二、杜仲葉提取物
(一)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為丁香樹脂雙苷和杜仲酸苷等。
(二) 生理功能 降低血壓。
(三) 制法 由杜仲的葉子,采摘后于100℃熱水中加熱10min,取出,經干燥備用,或直接切碎后用含水乙醇提取,提取液經過濾、真空濃縮、冷凍干燥至含水量10%~15%。
(四) 安全性
LD50>5.64g/kg(大鼠,經口)。
三、蕓香苷(提取物)〔蘆丁〕(提取物)
(一)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為一種配糖體。糖苷配基為櫟精,糖為鼠李糖和葡萄糖。
(二) 性狀 黃色小針狀晶體,或淡黃至黃綠色結晶性粉末,有特殊香氣。遇光顏色轉深,有苦味。熔點177~178℃。易溶于熱乙醇和熱丙二醇,微溶于乙醇,難溶于水,可溶于堿性水溶液。
(二) 生理功能 有輔助降低血壓作用。
(三) 制法 可由各種原料用水或熱乙醇浸提而得浸提物,濃縮后用溶劑將其他可溶性等不純物除去,再經乙醇、乙醚、熱甲醇和熱水多次結晶和活性炭精制而得高純度物。
(四) 安全性
LD50>950mg/kg(小鼠,經口)。